融媒体中心记者曾常
在《酉阳直隶州总志·祠庙志》中记录着一个特殊的祠堂——孙相国祠,注云:“祠在州东百二十里长干岭下,嘉庆元年白莲教匪之乱,时苗疆初定。补山相国名士毅,驻秀山之平块,经画善后事宜,闻变,领兵进讨,于行营遘疾,退至长干岭而薨,故居民构小祠祀之。”
孙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治,一字补山,仁和县临平(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历官内阁中书、侍读、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署理四川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孙士毅平白莲教起义,同年六月,卒于酉阳军次。
川边不靖 孙相国驻军秀山
自东汉以来,历代朝廷对于苗族聚居地区采取羁縻政策,苗地苗耕,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清乾隆年间,湖南永绥城外苗地被奸恶客民占领,地方官员不加抚恤,反而多方压榨,致使以黄瓜寨石三保为首的苗寨头人心生怨愤,“逐客民,复故地”的愿望日益强烈。然而又担心势单力薄,朝廷调兵专剿,于是于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一日带领百余苗寨头目,前往贵州省松桃厅与大寨营寨长石柳邓商议对策,嘱咐石柳邓纠约贵州硐口、白果坝、麻家寨、大地眼、九牛塘、白家寨、岑洞、水田坝等处苗民于正月十八日共同起事。
《平定苗疆得胜图》之攻克秀山炮木山(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
乾隆六十年正月十五日,在召集贵州各寨头领商议后,石柳邓即在大寨祭旗,殊不知被大塘汛官兵察觉,带兵前往剿捕,石柳邓猝不及防,部下被官兵歼获十余人,只得逃往湖南黄瓜寨,商议即日举事。
正月十九日,湖南永绥厅黄瓜寨苗石三保、凤凰鸭保寨苗吴陇登、苏麻寨苗吴半生、乾州厅平隆苗吴八月共同举事,永绥、保靖各苗寨纷纷响应。二十二日,石柳邓复率数百苗民,潜回松桃,率领贵州诸苗寨举事,一举攻下大塘汛,而湖南苗民也于当月二十四日攻陷乾州城。一时间黔楚遍地烽烟,朝野震惊。
乾隆帝闻报,急调云贵总督福康安、湖广总督福宁率兵会剿,并调四川总督和琳、暂署四川总督孙士毅调兵前往酉阳州秀山县堵剿,防止苗民进入川境。
因为官军不备,连连败绩,黔楚苗民也趁机攻入酉阳龙团坝、秀山邑梅场、贵道溪,鼓动苗民起事,并攻杀至距离秀山县城二三十里的地方。与此同时,秀山苗寨趁机攻打石堤,会同黔楚苗民,计划攻占秀山县城。在秀山知县路云瞻、都司何元卿调集兵丁乡勇堵截下,秀山县城才免于危难。
初战告捷 孙士毅留驻平块
乾隆六十年二月十七日,和琳、孙士毅先后抵达秀山,沿途看到黔楚难民扶老携幼络绎不绝,一面奏报朝廷调银抚恤,一面会同秀山文武官员了解秀山的情况。二十八日,和琳与孙士毅分率将弁进攻贵道溪、邑梅场、龙团坝,苗民大败,逃入山林。
闰二月初八日,苗民从龙岩嘴再度攻入秀山,和琳率领总兵袁国璜、参将刘怀任等亲自前往剿杀,在晏农、石堤大败苗民。同月十五日,和琳、孙士毅与提督穆克登阿三路并进,攻破小塘坡、大蛮坡、洪安汛、川河盖各处苗兵,斩苗一百八十余名,直达湖南保靖交界之棚门、小溪,沿途设大小隘口十余处,令总兵袁国璜带兵防御,秀山后路悉数肃清。
《平定苗疆得胜图》之剿捕秀山苗匪图(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二日,川兵三路进攻炮木山,大破之,生擒苗民首领张士发等七名,割首一百七十余颗,进营炮木山。自此,秀山境内彻底平定,数千被虏难民跟随官兵回到原籍,耕地劳作,孙士毅留驻平块筹办军粮、抚慰难民,和琳则率军前往松桃与福康安会师。
白莲教乱 孙士毅布防酉阳
就在平苗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嘉庆元年正月,湖北白莲教教首聂杰人等见兵营空虚,乘机为乱。在与酉阳相邻的来凤县,就有王鸣凤、陈启明分别在土堡、小坳屯聚数千人为乱。
嘉庆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大批白莲教竄入来凤,阖境大乱,大量难民逃入酉阳,部分教匪乘机混迹难民之中,意图潜入酉阳作乱。酉阳知州鲁华祝听闻沿边有警,即率兵勇前往防堵,在难民中抓获四名教匪。据教匪供称,白莲教将要入侵酉阳,鲁华祝大惊,急忙向驻在秀山平块的孙士毅禀报。孙士毅收到鲁华祝的报告后,一面调派四川布政使林儁委员到酉阳抚恤难民,一面于平块营中抽调200名兵勇,派守备倪占鳌连夜带领酉阳沿边,悉力堵拿。
清史馆《孙士毅传》中对其在酉阳一带的记载(图片来源于中国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三月七日,成都将军观成抵达秀山,孙士毅即将秀山防务移交观成,随即与参将何元卿亲率五百名兵勇前赴酉阳来凤边境,将竄入四川的教匪驱杀出境。
三月十七日,孙士毅移军卯洞,决意调兵会同湖北官兵进剿小坳教匪。此时,小坳已经屯聚教匪上万人,而官兵仅一千五百余,除去卯洞守卫官兵和后路防卫官兵,能参与作战的仅一千人。为迷惑教匪,孙士毅命家将留驻卯洞营盘,监督操演,自己则星夜前来酉阳调集驰援官兵。
肃清酉境 捷报频传功将成
三月十八日夜,孙士毅率调集一千余名川兵至来凤一碗水,趁着黑夜大雨,进攻坐仙坪,至十九日清晨,全歼仙坪贼匪二百余名。随后,孙士毅率兵进至小坳后山梁,见小坳内贼匪蚁聚蜂屯,何止数万,恐怕官军寡不敌众,随即命参将何元卿驻守,自己亲自到苗容调兵会攻。三月二十日,孙士毅调兵至小坳南面山梁,与何元卿等一齐攻杀,由于官兵占据有利地势,一时间枪炮齐发,小坳贼营大乱,官兵乘势掩杀,杀毙贼匪一二千人,贼匪大败,四出逃竄。
嘉庆元年五月,自小坳逃出贼匪屯聚来凤茶园溪、苗寨沟、酉阳兴隆一带,妄图沿酉水南下至永顺保靖。孙士毅闻讯,即调遣官兵在酉阳大溪口设营防守,同时命卯洞巡检将所有船只会集对岸,断绝贼匪逃逸之路。同时率兵攻杀兴隆、茶园溪、苗寨沟贼匪,官兵大胜,贼匪又逃竄至来凤红岩堡旗鼓寨,孙士毅屯兵距离旗鼓寨三十五里的老寨,准备会同湖广总督福宁会攻旗鼓寨。
五月十一日,副将何元卿率军夜攻红岩堡,匪军三千人以为夜晚难以分辨,趁机混入军中,谁知官兵自有辨识标识,大败匪军,取得红岩堡大捷。
薨逝酉阳 功逮垂成没可怜
嘉庆元年六月,孙士毅因军旅疲劳,抱病在身。朝廷急命湖广总督福宁暂署四川总督总办军务,复调驻平块成都将军观成、总兵诸神保等会攻红岩堡、旗鼓寨,命孙士毅回平块休养。可就在孙士毅回平块经过酉阳长干岭时,薨于长干岭。
“老臣旗鼓功邪教,功逮垂成没可怜。署督将军勤继绩。川兵屯上力同宣……”七月十六日,湖广总督福宁、成都将军官成、总兵诸神保等率军齐攻旗鼓寨,匪军大败。至此来凤县内剿匪全部肃清,也完全解除了对酉阳的威胁。而孙士毅病逝的消息也传至朝廷,此时已身为太上皇的弘历闻言悲痛,写下这首诗哀挽孙士毅,并追受公爵,命四川布政使林儁拨发纹银五千两,委派亲信护送孙士毅灵柩回籍。
平原莽莽 丞相祠堂何处寻
“平原莽莽阵云凉,落日西风古战场。野祭何人为荐酒,此间丞相有祠堂。”这是冉瑞嵩悼念孙士毅的诗。在孙士毅病逝酉阳长干岭后,当地居民建筑了孙相国祠,永志不忘。
光绪二十四年冬月,四川学正吴庆坻到酉阳主持岁科连考,早就听说酉阳长干岭有军机大臣孙士毅祠堂的他,在考试结束后与酉阳知州李常霈谈起这件事。到任未久的李常霈不知道这件事,询问州中绅士也无人知晓,于是派遣州衙吏员胡吉亭前往长干岭寻找,并令绘制图贴。
胡吉亭归来汇报称:“长干岭,又名马鹿溪,有自生桥。土人尚知嘉庆乙卯年孙中堂带兵至此薨逝,并不闻有祠宇,今祗土地庙一,极庳隘,庙侧一碑,相传是中堂神道碑,字迹漫漶不可辨。”这也让吴庆坻十分遗憾,并在《蕉廊脞录》中记录到“当日州民感公以死勤事,作祠树碑,以志不忘,岁久倾圮,夷为土地庙,而碑则犹存,惜剥蚀过甚,竟不能拓得一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