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常 文/图
1915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九日),北京宛平城内黄风大作,六辆押着“囚犯”的骡车从北京京畿军政执法处监狱缓缓走出宣武门,走向土地庙街行刑场。途中,原蜀军政府都督、四川省民政长张培爵操着一口四川话、带点开玩笑的态度回头说道:“汉卿,今天的事,有点恼火哦!”张培爵口中的“汉卿”就是早期同盟会员、曾任蜀军第四标统、夔府知事的酉阳人:邹杰。
1915年3月5日,《大共和日报》对张培爵、邹杰(误作周汉卿)就义报道。
少年立志,卓然成文绝流辈
邹杰(1875年—1915年),字汉卿(汗青),出生于酉水河镇长远村1组邹家堡的一个贫困家庭。长远地处偏远,求学不易。私塾先生在课堂上除了教授一些应试所用的八股文外,没有其他切合时用的文章。在朝夕讽诵间,邹杰慨然叹曰:“是安可以立身者?即弋获一矜,亦拾人唾余,古谓通经致用,其学当别有在也!”从此,邹杰努力学习经传之学,并旁通汉史,同时学习武艺,文武兼修。但“离经叛道”的邹杰所写的课业文章经常不符合私塾先生的要求,常被训斥,他都置之不理。
虽然邹杰“所为文恒不中程式”,但因“穷力以治经传”而文思大进,为乡人所知。后因小有名气,他决定自己设馆教授蒙童,借以果腹和购买经籍自学。
光绪二十年(1894年),龙潭镇王大章中乡试举人,名噪一时。次年,王大章之父王恩沛创办龙翔经院,招收寒门学子。邹杰闻讯,即赴龙潭求学,这个“为文恒不中程式”的学生也让王大章特别器重。在王大章的影响下,邹杰“涉猎史汉诸书,挹其精粹,每一文成,卓然有以绝其辈流。”
在王大章的悉心教导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邹杰顺利考取州庠生,并于光绪二十九年赴成都求学。“内著麻布,外拥敝裘”的邹杰努力钻研数理新科学,并于1906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堂。
初识列五,矢志革命集同志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同年十一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发行,大力宣传革命主张。虽然清政府查禁甚严,但《民报》等革命书刊仍然流传于国内。在四川高等学堂读书的邹杰从学长张培爵、卢师谛等处获取这些书刊,初识革命道理。在与张培爵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同时,觉醒了“我国数千年之政治学说,皆所以修饰积恶之帝王而助其淫威”意识,由是倾心革命。此后,邹杰与张培爵等暗地在成都集结“富有道德学术之用者”,组织成立青年会。
虽然在四川高等学堂仅一年,但邹杰清醒地认识到“清政愈坏,革命风潮日亟”,毅然离开学校,宣传革命。此后,邹杰历任开县及成都体育模范诸校国文教师,并在广大师生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大批青年学子加入同盟会,四川同盟会力量进一步壮大。
1909年,为四川选拔之年,酉阳、秀山籍考生龚杲仙、陈迪光、陈德元、陈宽等聚集成都,劝说邹杰参加应试。对此,邹杰不仅不同意,反而嗤之以鼻,说道:“国且更新,区区科目,徒自点耳。”
四川独立,出宰夔府著廉声
在其他学子以科考获取功名之时,邹杰毅然决然奔赴他乡从事实业。初拟“出湘汉至吉林”,未能成行。又听闻陕西同盟会员焦子静、井勿幕等创设了公益书局,经销《民报》《铁券》《夏声》等革命书刊;四川同盟会员徐代堪、潘大谋等也在陕西扮作书商,在西安、凤翔、宝鸡等地销售,并在凤翔城东北的张家山垦辟了数百亩畜牧场。于是他改道凤翔,以牧羊人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筹措经费,购买武器。此时的陕西陆军中学有很多四川籍学生,有的曾参加成都青年会,由是邹杰常到西安,与他们缔结密约,谋划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邹杰闻讯,辗转回到成都,联合同志,打算乘机发动起义,但此时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调集重兵,防守极为严密,没有可乘之机。于是他星夜赶赴重庆,与张培爵等谋独立,于同年11月22日建立蜀军政府,由张培爵出任蜀军政府都督,邹杰任蜀军第四标统(团长)。重庆独立后,各府州县纷纷响应,11月27日,成都也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图片来源于国家数字图书馆)。
1912年1月4日《时报》刊登蜀军政府条告及对外对内宣言。
1912年2月2日,大汉四川军政府与重庆蜀军政府合并组成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张培爵出任副都督,后任四川省民政长。同年4月,四川都督府任命邹杰为夔州府知事(驻奉节县),辖治奉节、万县、开县、巫山、云阳等县。
在此之前,万县巡防营管带刘汉卿在同盟会会员潘大道等人的策动下光复开县、开江、巫山等县,并在万县成立川东蜀军副都督分府,会同各方抗拒对邹杰的任命。1912年4月,重庆镇抚府总长胡景伊闻讯,即电夔属联合议会军学商界,要求勿拒邹杰,又致电万县电局调查拒邹之发电人。此后,熊克武奉孙中山命令率部由南京返川。途中经过万县时,邹杰向其建议解散刘汉卿部队,归政夔府。
值变乱之后,夔府政务纷繁,治理不易。在奉节县知事孙继武的支持和配合下,邹杰理庶政、惠人民、抑刁劣,不到半年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理成效。等到他离任时,仅“襥被一肩”,被当地人民称颂为“廉吏”。
蜀军政府成立合影(图片来源于国家数字图书馆)。
龙潭设县,入城谈判险罹难
在重庆独立之际,酉阳也于1911年11月30日宣告独立。12月6日,公推五路司令官共同管理辖区事务。其中,冷宗培为酉阳全属安抚使,陈佶、王腾芳、马图等为酉阳州知事(1913年4月酉阳州改为酉阳县)。这一时期的酉阳地方土匪横行、贵州乱军肆虐,加上冷宗培、陈佶、马图等为政不善,酉阳东南各镇久欲设县。
1912年年底,邹杰辞任夔府知事,回到家乡闭门读书。1913年春夏之交,酉阳城绅和乡绅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酉阳东南各镇分设龙翔县的呼声极高。为此,同年5月8日,酉阳县知事马图邀请全县绅民于城内万寿宫商议分县事宜。作为同盟会“元老”,又曾任夔府知事的邹杰等人成为东南各镇公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就在邹杰发言时,忽然冲入百十匪徒,手持铁器、棍棒向邹杰等冲来。在同为同盟会员的马图庇护下,邹杰躲至寓所。然而匪徒们不杀邹杰誓不罢休,通过全城搜索,最后在厕所内找到邹杰。匪徒们将其拖打至县政府大堂。幸而邹杰从小学武,懂得闭气功,佯装死去,才逃过一劫。待马图赶到,将他抬至衙内,验得受伤200余处。
经过此次事件,城乡矛盾彻底激化,东南设县势不可挡。1913年8月25日,东南各镇绅士代表一千余人齐集龙潭禹王宫,公议在龙潭设县,并权刊木质官印,上刻“四川龙翔县印”。后来因王大章、王勃山举发,同年11月4日,经内务总长朱启钤呈袁世凯核议,经国务院总理熊希龄批饬四川都督、民政长勒令龙潭设县筹办处即日解散,并严究擅设县治主要人物。至此,龙潭设县风波宣告结束。
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核议四川酉阳县龙潭鎭人民擅设县治请饬四川都督民政长严行究办祈鉴核示遵文并批(中华民国二年十一月四日)。
喋血京华,鹅岭公园祭英魂
1913年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同年8月,熊克武、杨庶堪在重庆宣布独立,在酉养伤的邹杰到重庆召集旧部,起义讨袁。邹杰召集敢死之士百余人驰赴重庆,待行至巴县木洞场(今巴南区木洞镇)时得知熊克武因江西、江苏讨袁军瓦解,不得不宣布停战。之后,熊克武、杨庶堪逃亡他处。邹杰深知在酉阳结怨仇深,不能返乡,于是解散敢死队,乔装易服前往上海,另寻革命道路。
“涪陵直可走艨艟,一阵冲波一阵风。杓柄不窥天阙北,铜琶高唱大江东。兵家胜负原常理,豪杰升沉任乃公。大敌万人吾岂敢,谁云项羽不英雄。”这是邹杰潜往上海途经涪陵时写下的诗句。1914年,邹杰秘密北上天津,与总统府顾问、在天津日租界开办织袜厂的张培爵取得联系。
某日,一自称在天津做人参鹿茸生意的李某经人介绍结识张培爵。在日渐交往中,李某提出投资织袜厂,“壮大实业”。殊不知,李某为袁世凯所收买的眼线。1915年1月9日,在取得张培爵同意后,李某设宴于天津三不管地登瀛楼。张乘电车前往登瀛楼途中,李某取出所谓契约交给张培爵,张培爵未作浏览即转交给邹杰,而邹杰因电车到站来不及细看便将“契约”收入囊中。
张培爵、邹杰等刚刚下车,四面军警拥至,当即将他们抓获。军警搜出“契约”,上面记载的却是讨袁同盟会章程和一些反对袁世凯政府的言论。同日被捕的还有张培爵好友魏荣泉、周绍农等人,他们当夜即被押往北京军政执法监狱。
在监狱,面对威逼利诱,张培爵、邹杰对“借办实业,阴谋搆乱”“组织血光团”等罪名矢口否认。之后监狱官王某见周绍农“忠厚可欺”,遂许以高官厚禄,让其诬称“张培爵组织的实业团确系谋乱机关”。
1915年3月4日,北京城内黄雾四塞,白昼如夜,风声惨厉如号呼,张培爵、邹杰、魏荣泉、陈乔村、周绍农等缓步走出监狱大门。张培爵从容四顾道:“天为我变色,培爵虽死,亦可瞑目。”而此时,周绍农竟被判无期,他才恍然大悟,一边痛骂监狱官,一边叹息愧对张培爵。
当日,张培爵、邹杰、魏荣泉、陈乔村英勇就义。张培爵尸首为织袜厂熊少川收殓,而邹杰的尸首则被赵世炎的父亲赵从善收殓,薄葬荒莽中。
“无尺土,无寸兵,橐笔下雄城,竟将锦绣河山,还诸汉族;是同乡,是同学,伤心罹冤狱,忍说横飞血肉,永痛京华。”这是曾与邹杰一道求学成都的宣统己酉选拔优进士龚杲仙追悼邹杰、张培爵的挽联。1919年,四川革命党人将邹杰的骸骨移葬重庆浮图关鹅岭,并于1926年营墓树碣。著名社会活动家、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云鹏撰写了《烈士邹杰墓表》,盛赞其“进不希荣,退能劬学;乡国有难,慷慨赴之;及其为政,不畏强御,独秉清操;殆所谓义勇发乎天性,政治基于学术者。”
民国《巴县志》记载的黄云鹏所撰《烈士邹杰墓表》。
重庆鹅岭公园辛亥革命十先烈纪念碑。
重庆鹅岭公园邹杰烈士纪念碑。